安雪城

这个人不会产粮也不敢发刀,只好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……

【玄亮/徐州梗】“赤壁之战曹操胜了,孙刘联军一败涂地”(一)

季汉人写的曹魏统一if,主玄亮,内含狗血徐州梗。男主是穿越者,是个破坏并见证玄亮感情的工具人。随缘更新,不知啥时候完结。

  

  一.江风


  [建安十三年冬  赤壁]


  赤壁之战曹操胜了,孙刘联军一败涂地。


  我站在曹操身边,看着他意气风发的身影。长江上的东南风吹过他略带白霜的头发,他执剑登临船头,眺望长江彼岸溃不成军的东吴兵士和江夏盟军。大江上一片殷红,血流漂杵。身后的曹军不断高喊着口号,声音掀起一阵阵激昂的热浪。


  “禀报丞相,东吴水军已被全数歼灭,片甲不留!”


  “好,随孤上岸。”


  曹操的眼中往常总是蕴藏着深不见底的冷冽,但是此刻他阴晴莫测的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意。我眺望着浩荡长江,曹操回过头来对我笑道:“此次大胜全仰仗先生。若非先生献策,孤早中周瑜小儿之计也。”


  他话虽如此,但阴森的脸上仍然露出猜疑和防备的神色。我本来也不是什么读心的高人,此刻看不穿他的真实想法,因而感到恐惧不已。我的计划已经成功了大半,这让我感到欣慰。但是不知为何,我心中没有升起预想中的兴奋之情。


  千里舳舻越过大江到达彼岸。骑兵下船登陆,在几位将领的带领下激昂地冲向前去追杀败兵,兵势正盛。我向前眺望,只能看见对面的败军狼狈而逃,听见远方的战场传来隐约的厮杀声。几个时辰后军校传来捷报,江东大营已经攻下,敌军全军覆没。


  我知道,是我改变了历史。


  曹操进入大营,坐在主位。我站在他的身旁,和他一起凝视帐外欢呼雀跃的兵士们。诸将依次进帐来汇报战果,清点缴获的物资。这时一群将领押解敌方主将进帐来,我知道那是周瑜。


  周瑜这时不过三十岁出头,正是雄姿英发的好年纪。他的确如书上所言英俊夺目,即使此刻成为了南冠客也掩盖不住眉宇间的英气。他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战,满身是血,发髻散乱,但站在大营中央时全身仍然流露出令人胆寒的气场,就好像他仍是另一个时空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。他睥睨坐在主位的曹操,如星般俊朗的双眼中露出不屑而不屈的神色。


  “周公瑾……孤知道你胸怀韬略。若是你愿意跟孤共襄大事……”


  “不必了,周瑜不会与汉贼同流合污。不劳您费心了。”


  曹操长叹一口气,无奈地向廊下的刀斧手挥了挥手。他抚摸了一下眼前的帅案,这里曾是周瑜无数次筹划战事的地方。此刻周瑜的帅旗被摘下,挂满了曹军的旗帜,而曾经意气风发的主帅也已经成为了阶下囚。周瑜冷笑一声,从容地走出帐去,头也不回。片刻后刀斧手带着周瑜的头颅回来复命,我心头涌起一阵酸涩。


  那个本该在最好的年纪建功立业、成就一段绝世功名的周郎死了,带着他本该完成的夙愿离开了人世。在这个时空里他没有以一己之力挽救江东危亡,而是将生命断送在了战场上。史册上不再会记载他的风流飘逸,只会记载他兵败之耻。他在时空中留下过的一切都会被新的时间线抹杀。这一切都是因为我。


  我是一个穿越者,系统告诉我让我回去的唯一条件是让曹刘孙三家任何一家统一天下。我对历史了解不多,但知道赤壁之战是三足鼎立的一个重要开端。于是我到曹操麾下告诉他周瑜的反间诈降和火攻之计,帮助曹操打赢了这场战争。我知道这次胜利后他很快就会一统天下,我也很快能回到自己的世界了。


  当晚将士们痛饮庆功酒,欢歌达旦。我一个人走到江边,静默地看着长江上遍布的敌军残骸。长江在月色下不断翻涌奔腾,被月光镶嵌的银边在水面跃出,平铺一片,熠熠生辉。不知为何我突然叹了一口气。这时曹操走到了我身后。


  “先生何故作此长叹?”曹操走到我的身边,与我同样面对一片长江水,问道。


  “禀丞相,在下只是觉得江边的风……有点冷了。丞相回营去吧。”


  


  


  【旧忆】花灯


  [建安十二年冬  新野]


  刘备驻守新野城多年,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。那时我刚穿越到这里不久,为了混口饭吃投奔离我最近的刘备,成为了他帐下一谋士。我虽然没有什么大才,但好在能够识文断字。几个月里我和刘关张赵等人慢慢混熟,但始终对他们保持警惕。我真正想要辅佐的人是曹操,因此我清楚我在刘备手下只能暂居。我早晚会跑到江北去的。


  中元节那天,我和刘备等人一起去河边放花灯。这一天是正月十五,但是这个年代还没有出现汤圆,更没有烟花和鞭炮。我们先是杀鸡宰牛饮酒作乐,然后一同去了郊外。当时我喝得醉醺醺的,神志不清,嘴里一直含混不清地嘟囔着什么。冰冷的晚风吹到我的脸上,一阵清凉。


  我们走到河边,主公手巧,为我们一人做了一个河灯。那灯是用纸糊的花,花瓣薄如蝉翼,层叠错落。我坐在河岸上将蜡烛插到灯上,坐在那里突然一动不动。酒力上头,我想起千里之外的家,想起另一个世界的妻儿,突然悲痛不止,只想哭泣。我连灯也不放,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江流奔腾,眼前的一切被泪水模糊。


  我想起在另一个时空中我也过着一样的元宵节。我和妻子新婚不久,我们踏着一片积雪走到广场上,漫天绽放的花火将黑夜变成白昼。我们点燃蜡烛插进雪中,烛焰跳动,氤氲出一片光亮。我们走到山上去放孔明灯,在灯上写下新年的愿望,祝愿我们一家三口一直健康平安。抬头时我看见远方的山野上出现一片片明亮的点,在山腰上闪烁,如夜幕中的星。那些星顺着风向天穹中升腾,飞到天上去。满天都是各种颜色的漂亮孔明灯,将无数个美丽幸福的梦想送给天神。我在灯里点起火来,灯轻盈地蒸腾上天,带着我的祝愿飞到天外。


  刘备注意到在河边落泪的我,俯下身来,温柔问道:“子余为何哭泣?”


  “我……我想家……”


  借着酒劲我醉醺醺地向他们吐露我心中所想,也不管他们是否能听懂。我妻子和我是大学同学,我们相恋三年,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结婚了。她不怎么好看,头发总是乱糟糟的,脾气很大,总是喜欢和我吵架。但是我喜欢她,而且这个时候发疯地想要见她。三个月前我们的女儿出生了,她躺在我怀里,像个漂亮的粉团子。我紧紧地抱着女儿给她唱摇篮曲,她在襁褓里流着口水不断地对我笑。但是现在我回不去了,回不去了。


  “子余,你的家在哪里?”


  “在北方。”


  我想起我家来,算起来我和刘备也算是半个老乡。一千八百年前那里叫涿郡,一千八百年后那里叫涿州。千年前的刘备在楼桑村抬头看着亭亭如盖的树冠立下志向,千年后的我再探访故园时那里只剩下一块破旧的石碑。刘备也坐在我旁边,关张赵等人也坐下来,我们一群人并肩坐着,聊起了当年。


  刘备和我聊起了涿郡的千里桃花,在满天花雨间他们三人结义,立志匡扶汉室,建功立业。然后他们招兵买马,踏上一场又一场的征程。可惜现在北方已经陷入战火,落入曹操之手。他们再也没有看过那天纷乱的桃花,也再见不到北方磅礴的大雪。刘备告诉我,等天下一统,他还想去看看故园的桃花。我没有告诉他的是,他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回去了。


  我也和刘备聊起我的家。我生活的时代里,那个地方再也没有桃花了。我看见整座城市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填满,密不透风。春天,整齐划一的人工草坪稀稀落落地生长,毫无生气;冬天,草木凋落,整个城市铺天盖地的是令人窒息的雾霾。人们乘坐各种各样复杂的交通工具往返于城市的每一处,永不停歇。我再也没见过亭亭如华盖的树,也再没见过有人敢讲出自己狂妄的梦想。


  荆襄地区冬季有些冷,但我们坐在一起时,彼此之间的热气蒸腾起来,使我周身变得温暖。我仍没有醒酒,觉得困倦,又觉得悲哀不已。既想一头昏睡在此地,又想在这大江之上舞剑赋诗。刘备这时已经点燃了一盏灯,他神色悲怆地注视着江河,将灯送至远方。我听说河灯寄托着对逝者的追思,于是我侧过头去问他道:“主公您这盏灯,是为谁而放?”


  河灯慢慢飘远,如豆般微弱的烛火不断跳动,照亮了灯前的一片黑暗。水下一时波光粼粼,镶上一片灿烂的金边。刘备慢慢抬起头,月光照亮他棱角分明的侧脸。他缓缓道:“为徐州百姓。”


  站在一旁的张飞见到刘备这副情形,心直口快道:“大哥,你别总是为徐州那个小孩过意不去,那又不是你的错。”


  刘备淡笑,点头。河灯顺水慢慢远去,那跳跃的光点慢慢黯淡,最终消失在眼前,同无边的夜幕融为一体。


  放完河灯以后我们一行人各自回房去。我睡了半晌,半夜的时候酒力退去,我被窗外的冷风吹醒。我下床去关窗,却看见窗外月色动人。于是我穿衣走到庭中去赏月。我在廊下又遇到一人在月下徘徊,走过去看时发现那人是刘备。


  刘备看见我时并不惊讶,温和地揽过我的手,邀请我与他一同赏月。我见他眉宇间仍然有悲怆的神色,于是开口问他何故。他长叹一口气,对我讲起了十四年前徐州的故事。


  兴平元年,曹操以报父仇为名攻伐徐州,所过多所屠戮,杀徐州男女百姓十万,泗水为之不流。刘备接到徐州牧陶谦的求援,发兵抵抗曹军。他进城的时候徐州已经一片狼藉。满眼都是鲜血,尸体与尸体手足相枕。城中焚烧的火焰还没有燃尽,几缕漆黑的浓烟直上云霄。


  刘备军队走在城中,见到这番场景,众人一片沉默。刘备见到这个场景心中一沉,悲从中来。城中的空气凝固甚至死寂,就在这时刘备听见近处传来低低的啜泣声。他循着哭声向前走去,看见一处被火烧毁坍塌的废墟,几根横木错落地堆在那里,一个孩子顺着木板间的缝隙向外探看,双眼中还泛着泪水。


  刘备立刻和军士们一起救人,兵士们将纵横的木板掀开,刘备牵住那孩子的手将他从废墟中拉出来。那孩子不过十二三岁,但生得高挑。他那张白皙的脸虽然现在糊着泥和血,但掩盖不了眉宇间的俊朗。他一身衣服已经被划得破烂,但是从衣服的材质仍可以看出他出身官家。他的小腿已经被折断,满是淤青和刀伤,血肉模糊。刘备立刻命人将他送去军医处诊治。


  周围的兵士们要带他找军医,想要拉他走,但孩子死死地拉住刘备的手不放,一言不发。他原本清秀的双眸中这时铺满了水雾。刘备知道他刚刚经历了人间炼狱,心情难以平复。于是刘备牵着那孩子的手不放,将孩子扶到马上,带他回到军营。


  经历了屠城以后,那孩子精神受到了很大刺激,沉默寡言。无论关张二人怎么逗弄他,他都不愿意说一句话,但他一直拉着刘备的手不让他走。刘备为他治好了伤,给他换上军营兵士的衣服。他不想触碰到那孩子痛苦的回忆,因此不问他关于过去的一切。后来那孩子心理慢慢平复下来以后主动对刘备讲起他的过去。


  那孩子出生于琅琊阳都,家族显赫,世代为官,是当地的名门望族。他三岁丧母八岁丧父,自小孤苦伶仃,和哥哥弟弟相依为命。一个月前叔父接到聘任到豫章作太守,哥哥便带着他和弟弟跟随叔父一同去豫章。途径此处的时候遭遇战争,自己和哥哥弟弟叔父被乱军冲散。


  他与家人失散,一个人目击了屠城的全貌,看着兵士的屠刀闪过,一个又一个平民百姓死在自己眼前。他恐惧,他害怕,他看见血流成河的城池,看见堆积如山的白骨,看见乱军纷扬的屠刀和马蹄。他只是一个孩子,没有能力反抗乱军,于是只能自己藏起来,等待上天安排自己的命运。他不知道叔父和兄弟是否还安好,但清楚他们活下来的希望很渺茫。


  当时他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,不知道下一步要往何处去,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往哪里走。他提及身陷乱军的叔父和弟弟时满眼是泪,几乎要把刘备的手抓烂。他抬起头用稚嫩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刘备,问道:“将军,您入了徐州,也要杀掉那些百姓吗?”


  “我不会。我只恨自己势单力薄,没有能力救下他们,没有能力给他们一个太平盛世。”刘备缓缓道,满眼凄怆。他握住孩子惊魂未定的手,缓缓安抚。


  这句话说出来以后,刘备自己也感到悲伤不已。那些离乱的百姓就死在自己眼前,但自己只能看着他们的尸体徒增伤悲。此时他不过是公孙瓒手中一个客将,带领着区区几千人马来回征战,却对这天下的乱局无能为力。他手下有关张等万人敌的武将,却没有一个经天纬地的能为自己规划前路的谋臣。在诸侯纷争中,不知有多少户生民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家。他看向眼前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,不禁心生同情。


  “将军……我的父母都不在了,兄弟和叔父也凶多吉少,我想我一个人在世上孤苦无依,也没有活着的必要了。”孩子垂下头去。


  “别说傻话。活着就是有必要的。你要活着,你当然要活着。”刘备温柔地捧起孩子的脸,满眼含笑,“你看见那些离乱的百姓了吗?我们都要活下去,我们要努力为那些百姓找一条生路。你若是死了,便什么都没有了。”


  那孩子微微点点头,双眼中慢慢出现光亮:“所以将军,您愿意将我留在身边吗?”


  刘备将孩子揽进怀中,温和道:“从今天起,我就是你的亲人。我不会让你再受伤害了。”


  “然后呢?”那时我与刘备在中庭散步,月光洒落,将他发髻的每一缕都照得明亮。我被他的故事吸引。穿越过来的几个月里我慢慢明白了,在这样的乱世中死个人是家常便饭,像故事中那样无家可归的孤儿并不少见。开始我也心生同情,可好几个月过去以后我慢慢习惯,到了现在心硬如铁。


  刘备回过头来看着我,突然问道:“子余,你今年你多大岁数了?”


  “我么?我二十六了。”我答道。


  “他若是还活着,应该和你差不多大了。”


  刘备继续给我讲述徐州的故事。他们进城后不到一个月,曹军残部便趁他们立足未稳深夜偷袭。那晚只听得处处杀声震天,刀锋和火光交织成一片。刘备提着双股剑上马冲进乱军中,和关张赵三人一起领兵与曹军拼杀,血溅了他们一身。他们厮杀了大半夜,难舍难分。刘备手下将士虽勇,但对方兵多,已成合围之势。一直到黎明时分,曹军不敌,撤出城去。


  当刘备回到营中时,却发现那孩子已经不见了。刘备知道他也穿着和其他兵士一样的衣服,但是军营内外满地都是尸体,被汹涌的马蹄践踏得粉碎,血和肉模糊成一片,已经分不清谁是谁。刘备找了一夜,活不见人死不见尸,但猜测他没有活下来的可能性了。


  刘备痛苦不已。他对那个孩子承诺过,说要做他的亲人,今生再也不会让他受伤害。可是现在刘备知道自己食言了。他甚至不知道那孩子的姓名,只知道他也是一个在乱世中漂泊的可怜人。刘备悲从中来,将从孩子身上换下的满是血的衣服收起来埋在后山,建起一座衣冠冢。到现在过去十四年了,每一年中元节的时候,刘备都会为那孩子放出一盏河灯,祝愿他的亡魂得到安宁。


  其实征战沙场多年,刘备见到的死人并不少,但偏偏是那个孩子让他记了十四年。那个孩子失踪的时候,刘备第一次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感。他能够努力劝说孩子抱着希望活下去,却不能给他一个安稳的家。他立志匡扶汉室缔造盛世,却连一个想要保护的孩子都保护不了。


  我们两个继续向前走去,月光清辉如雪,洒落庭前。这时我们看见密林修竹处有一个人影若隐若现。林中跳动着一点灯火,那一点微弱的光亮随风上升,飞上天去,慢慢飘远。


  我和刘备走上前去,发现林中那人是徐庶徐元直。他和我都是刘备帐下谋士,但他比我有才华得多,我不可与之相提并论。我对三国了解得不多,只知道他后来进了曹营,一言不发。但他并不是我想象中那弱不禁风的文弱书生,他身上涌现着属于豪侠的洒脱不羁气质。


  他早年的确做过游侠,游历四方,与我这种只会读武侠小说纸上谈兵的人不同。他时常给我讲些他当年行侠四方的故事,讲颍川草木晨露中映射的刀光剑影,讲豫州阡陌古道溅起的漫天沙尘。我对他讲述的那个世界产生向往,也想和他仗剑策马闯荡江湖,但我也知道自己没有那个本事。我能在这样的乱世苟且活下去就是天赐的幸运了。


  他回头看向我们,微微向刘备行了个礼。我注意到他脚下放着一些东西,似乎是几张薄纸。夜色太深,我看不清楚。徐庶将那物从地上捡起展开,一个纸糊的灯笼状的物体浮现在我眼前。那是一盏孔明灯。


  徐庶淡淡笑着,一手提起孔明灯,另一手用火折子点燃了灯芯。灯中间火焰跃动燃烧着,灯里的空气也逐渐灼热起来。孔明灯慢慢变得轻盈,一阵风吹来,徐庶放手,那灯顺风飞走,融入渺远的苍穹中。


  刘备在一旁出神地看着,缓缓道:“元直,此物甚是有趣,不知叫什么名字。”


  “这灯……现在还没有名字。此物本是我在荆襄的一个朋友所做,尚未取名。”徐庶答道。


  这时我似乎意识到了什么,抬头笑问徐庶道:“你这位朋友不会是诸葛亮吧?”


  “正是。”徐庶有些意外,“没想到子余来自北方,竟也听过孔明的名字。”


  儿时一些关于三国的记忆被慢慢唤醒。我没有看过三国演义,更没有读过正史,但是听老人们讲过一些关于三国故事,其中一回便是“元直走马荐诸葛”。正是徐庶将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。我想起自己的任务,我要帮助曹操统一天下,因此我不能让诸葛亮跟刘备。若是曹操得到了诸葛亮就好了。


  “这孔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?”刘备很感兴趣,问道。


  “诸葛孔明乃是人间卧龙。将军愿意见见他吗?”徐庶笑道。


  我见状,连忙对刘备道:“主公,据我所知,这诸葛亮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徒。他胸中并无真才实学,只会夸夸其谈。他狂妄之极,甚至自比管仲乐毅。主公倒是没有必要见他。”


  眼前的人们不会知道,那个自比管乐的诸葛孔明最终成为了比管仲乐毅更伟大的存在。他的事迹和精神镌刻在历史的扉页上,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。他的名字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符号,随着历史的长河代代相传,绵延不息。但如今我为了回家,不得不去篡改历史,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。


  没想到刘备听见我的话以后反倒来了兴趣:“自比管仲乐毅?这口气倒是不小。此人有如此壮志,我不相信他是凡人。我真的很想见见他,不知元直可否将他请到府上来?”


  徐庶听了刘备的话以后摇摇头,微微笑道:“此人可就见,不可屈致也。将军宜枉驾顾之。”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内个,你们听我说……虽然我写的是曹魏if,但是我是真心爱备备亮子的!!我对他们的爱苍天可鉴可昭日月!

所以亮亮不要祥瑞我好不好……QAQ  


  




评论(16)

热度(45)
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